-
教育部为高校学生开展戏曲教育大力培养师资
为进一步落实“戏曲进高校”的举措,扎扎实实对大学生开展戏曲教育,教育部委托上海大学于近日利用暑假期间举办了全国高校《戏曲鉴赏》课程高级研修班。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显形的表现形态。通过观赏戏曲,可以领略到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服饰、语言等方面的艺术魅力,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人的伦理观、道德观、社会观与个人价值观。它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品位,给人们艺术的观赏能力...
-
张火丁荒山泪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
“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这句话出自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却也道出了女人的好。 张火丁纪念赵荣琛先生百年诞辰演出《荒山泪》的当晚,隔着乌压压攒动的人头向前望,戏台像是自带小射灯的水晶琉璃葱绿的镜框,在那晶绿明亮的背景帘幕的前面,张火丁扮演的张慧珠,屡屡低头。 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中的女性以及旦角的表演者,往往具备一种昂首挺胸的神气。她们站在那里,就像站在报告厅...
-
张君秋旁听程砚秋王瑶卿研究锁麟囊唱腔
程砚秋、王瑶卿研究《锁麟囊》唱腔,旁听生张君秋受益匪浅 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就,除了个人天赋异禀以外,还有与他们的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博采众家是分不开的,张君秋就是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艺人。 京剧成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比较严格遵守前辈大师的高超艺术,而在他们学习继承阶段,尽量还原他们师父辈的杰出艺术,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恪守的量变中不知不觉而产生了质变,是一种自然而然变化的过程...
-
张凯等主演红鬃烈马观感
雷雨两个多小时的《红鬃烈马》没看够——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张凯等主演《红鬃烈马》观感 2023年8月11日晚,在北京吉祥大戏院观看了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张凯等主演的《红鬃烈马》,激动兴奋的心绪难平,连夜赶写这篇稿子,感到不吐不快。 《红鬃烈马》是京剧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骨子老戏。惟其如此,才越发难演。稍有差池就会被看出来;不卖力、不精彩,肯定难过关。 此次,张凯等的演出难得满座,且从头“火”到尾...
-
张凯演出四进士立雪马门凯歌嘹亮
潜心笃学秉承经典 立雪马门凯歌嘹亮——记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张凯专场汇报演出《四进士》 嘉靖官场风云变幻,讼师周旋节义廉明。8月1日晚,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马(连良)派优秀传人、第七届青研班研究生张凯专场汇报演出的《四进士》,在长安大戏院隆重登场。 在当晚的演出中,掌声不断、笑声阵阵,一出近三个小时的演出,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张凯以潇洒飘逸的身段、流畅练达的表演、抑扬顿挫的念白、韵味浓郁的唱腔...
-
张凯主演四进士观感
雷雨吹尽狂沙始到金——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张凯主演《四进士》观感 2023年8月1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了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张凯主演的《四进士》,激动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青年新秀演绎的马派经典太曼妙了。整三个小时的演出,始终扣人心弦,迭起。 众所周知,京剧老生马派与旦角的梅派一样,均以艺术手段全面著称,必须唱念做舞皆精,因而出类拔萃,艺压群芳,如同梨园界的喜马拉雅。惟其如此...
-
开掘人文精神寻求意象表达
戏曲·呼吸 开掘人文精神,寻求意象表达 如何选择小剧场戏曲题材,通过创作演出,呈现出符合小剧场戏曲气质的独特新意,确实会涉及到小剧场戏曲的定位和品格。对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戏曲,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在题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以特见新,努力追求“这一个”的新意表达,力避“在依附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大戏压缩型、折子重排型’”等现象的出现,力争达到与当代人情感同振、心灵共舞的思想艺术境界...
-
廉吏于成龙为何8年排映不足20场
尚长荣:戏曲电影要向现代电影手法迈近一步,市场也当向传统艺术亲近一步 “戏曲电影太难拍,舞台程式化的表演与蒙太奇的镜头语言如何虚实相连,实在是难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感喟。 “戏曲电影太难见,这个中国独有的类型片,上世纪50至80年代共有320部,但近30年能见到的不足40部。”上海电影家协会石川给出数据。 “戏曲电影太难放映,《廉吏于成龙》首映至今8年,总共放映场次不满20场...
-
山西举办戏剧经典剧目鉴赏演出 普及传统戏剧知识
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山西演艺集团策划组织的“周二剧场”戏剧经典剧目鉴赏演出活动20日晚在山西大剧院拉开帷幕,演出之中,安排专业人士为所到场观众介绍普及传统戏剧知识。王燕君摄 山西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活动旨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山西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王燕君摄 演出将从本场活动开始每周二举办一次,内容丰富、阵容强大...
-
尚小云天津演出
从很早开始,梨园界就有“北京学艺,天津唱红”的说法。戏曲史论专家、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甄光俊说:“自京剧诞生,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天津一直是京剧前身——皮黄艺人的集散地。早年许多艺人,在天津这座戏曲大码头实践锻炼,得到了爱戏、懂戏的天津观众的检验,很快便脱颖而出。”这些艺人就包括后来被北京观众誉为“京剧老生鼻祖”的程长庚、享有京剧“老生新三鼎甲”美称的谭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