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鹊重生响马传

李少春剧照《洗浮山》(左),《响马传》右。 话说百年前的京剧舞台,有一出好戏叫做《洗浮山》。从黄月山辗转传至谭鑫培、余叔岩、李少春等名家,历经淬炼增删,由大武生戏变成了一出唱打并重的文武老生戏,扮相、唱腔、开打,均有过人之处。只可惜剧情讲的是《施公案》官府剿寇故事,阶级立场上有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禁演了。 李少春的好友翁偶虹,乃是创作出《锁麟囊》《将相和》等名戏的大剧作家,一日与李少春赏画,对王雪涛创作的一幅墨鹊赞叹不已:“就像你演《洗浮山》素箭衣素褶子那样的峭拔潇洒。由画及人,由人及画,画与人的艺术意境,同时蹁跹于我的想象之中。”艺术家对于艺术意境的欣赏与追求,殊途同归,此语正说中李少春的心事:“《洗浮山》不能再演了,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老师余叔岩先生,怎样才能把这出戏的精髓传承下去呢?”翁偶虹灵犀一闪:“我们可以保留这出戏主人公贺天宝的扮相和技巧,换个人物再实现之!” 就这样,在翁偶虹与李少春的共同创作下,《响马传》诞生了。主人公秦琼与贺天宝同属江湖人物,扮相完全一致:素罗帽、素箭衣、素褶子,配搭厚底、大带、髯口、马鞭,俗称“四子登科”,于一身素黑中略加点缀,正现“墨鹊”意境,同时又融汇着各种细腻的表演程式。剧中特别设计了“观阵”一场,全面化入《洗浮山》经典技巧,区别只在于兵器由双刀换成了双锏。剧情讲述秦琼仗义掩护江湖弟兄,瓦岗聚义,大破的传奇经历,角色众多,各有亮点,唱念做打俱全,最重要的是主题完全符合“主旋律”,用翁偶虹自己的总结是“机智勇敢的秦琼支持、维护、不计私仇、掩护同道的行为。” 如此巧妙地继承和融汇传统戏的精髓,在京剧艺术的发展上,可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典范了吧。其实老戏中确实有不少糟粕,有的观念陈腐,有的内容封建,也有的简直就是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但前辈们精心创作的各种程式、技巧才是京剧艺术的精髓,绝不应一味否定和摒弃。现今舞台上的新编戏,少有《响马传》这样的用心,更无翁偶虹、李少春这类大艺术家的审美高度,常常是全面改弦更张,力图标新立异,主题和内容倒是与时代接轨了,但是也不像京剧了,看不到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也就难怪观众不买账。 《响马传》在当年推出后,获得极大成功。行家自然看得出戏中关键所在,如周信芳赞赏说“‘观阵’一场能用一套‘二黄导碰原’把《洗浮山》里一切表演技巧自然地融化在内”;观众们也被精彩的剧情、强盛的阵容、繁美的表演征服;连国家也纷纷表示肯定。主席与众多中央领导观看此戏,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赞同周总理关于推荐此戏为十周年国庆献礼节目的提议。周总理还特别对翁偶虹等创作者们表达了对“观阵”一场中秦琼纯素造型的欣赏,并提出了一个细节上的建议:秦琼背在背后的双锏,可以把金色的锏顶换为银色,当更显淡雅。 周总理,真是行家呀。淡雅造型,洗练风格,这正是《响马传》诞生的初衷呢。

标签: 戏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