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园观剧记梅兰芳之邓霞姑
四年八月七日,细雨乍霁,凉风吹面,闲居无俚,偶见剧报,梅畹华演新排佳剧《邓霞姑》于文明茶园,遂往一观,归后濡毫记所观各剧如次。
李荣升之《碰碑》
童伶李荣升追步跛刘,得其神似,盖其足亦跛,非必谓其唱工也,嗓子稍狭,而运腔学刘,尚不讨厌,在大班中,戏码只能前列,若在科班,则与高百岁辈,正未易轩轾也。
《托兆碰碑》一剧,前此老谭在吉祥天乐,曾演过两次,一时此剧,颇为盛行,王幼宸、孟小如,以至各班坤角,无不竞唱“盼姣儿”矣。剧运盛衰不常,虽莫能预测,而一二大好老之提倡与否,固亦大有关系也。
是日饰七郞者,闻系刘幼春,亦系一童伶,声带稍弱。
李顺亭之《风云会》
大李五个大声洪,最宜于唱唢呐腔,《风云会》又名《龙虎斗》,李饰赵太祖,高唱唢呐,响遏行云,颇足快耳。唢呐调门甚高,大李五唱来,绰有余裕,且能于唢呐腔中,来一嘎调,尤足使他伶咋舌却走。惜饰呼延赞者,不得其人,乃以福小田饰之,侧颈急嘶,总不够调,殊为之减色也。
姜妙香之《白门楼》
妙香饰吕奉先,挟貂蝉出场,风度殊飘逸俊秀,惜上场唱一段二六,及曹操升帐时,见貂蝉所唱一段二六,声调均嫌细弱耳。
唱西皮慢板几句,腔调远胜德珺如,恨无珺如嘹亮之嗓音以佐之,仍为美中不足也。珺如之唱工,绝非小香、桂官一派,而自出机杼,善运低腔,颇不为老内行所许。妙香以青衣改小生,每日学习甚勤,教授之者,为小生冯惠林,亦一老内行。故妙香之唱,尚能循规蹈矩,与珺如之自作聪明,颇相迳庭也。
饰陈宫之韦久峰,平庸无奇,饰貂蝉之姚玉芙,即从前之阿顺,闻入后,曾奔走赵秉钧门下,后又入汇文大学,最后重上舞台,风采犹不减畴昔,此时已有拜梅兰芳之说,厥后依附兰芳,大展抱负,固亦伶界之才杰也。
饰曹操之净角,观者多不注意,实则此乃一老角,即从前老春台班之高德禄也。此人年龄资格俱甚老,然今之谈剧者,罕知之矣。余尝在第一台,观其演《逼宫》一剧,描摹凶狠之奸雄,淋漓尽致,诚足与黄三媲美,顾名没而不彰,岂不惜哉。
王凤卿之《华容道》
压轴子为王凤卿之《华容道》,绿袍绿靴,与红脸相映射,好不威风。唱西皮倒板“背地里笑诸葛用兵不到”一句,及二场帘内“耳边厢又听得人嘶马闹” 一句,皆于浑厚沉郁之中,得浏亮朗润之致。上桌子唱西皮原板“睁开了单凤眼仔细观瞧”一句,不独唱工可听,即神气亦极可观,“狭路上莫不是冤家来到”一句,行腔虽与谭刘二伶辕门斩子之“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句相同,然极其挺拔凝重,不染轻飘之病,颇合寿亭侯之庄严气度。
及曹操谄颜求赦,遂戟指骂之,唱“三国中论奸雄就是曹操”一句,其雄字以鼻音转出之,极苍凉郁勃之致,而曹操二字,陡用高腔,更合怒时声调,使人为之振奋。以后几段快板,亦流利,亦顿挫,颇为动听。
及曹操逃走,关公说回营交令之后,凤卿于此时,能做出匆遽之状,亦佳,凤卿唱工,格调甚高,故颇能为一般文学家所击节。李连仲之曹操,做派亦好。
梅兰芳之《邓霞姑》
大轴子为梅兰芳之《邓霞姑》,此为梅氏当时新排时妆剧中得意之作,兹将是日各角所饰之人物,胪列于下,以清眉目。
梅兰芳饰邓霞姑,将霞姑之天真烂缦,温柔婀娜,以及奇智侠情,种种美德,形容尽致。媒婆为雪姑议婚时,霞姑从旁作趣语,自是闺中憨态,及避乱时,随雪姑侍父母踉跄奔走,仿佛依人小鸟,楚楚可怜。
其后得郑琦欲谋杀姊夫丁润璧之消息,急往吿雪姑,语气急促,格格不吐,神情极妙,姊妹商量一番,霞姑遂献奇计,表情亦均细腻。至伪为抱病一种做作,想见西子捧心而颦之美态,及装疯时,忽而微笑,忽而斜睇,迷离恍惚,做得逼真。唱几句《宇宙锋》,虽调门不高,而曲尽其妙,唱至“摇摇摆摆”一句,杨柳腰肢,一唱一舞,娉娉婷婷,好看极矣。
后穿孝吊祭,明知舅氏之荒谬,而又屈其于之力,只得委曲依从,一腔心事,于眉黛双锁中婉委传出。至周廷弼来开棺验尸之后,一番骚攘,举家紊乱,独霞姑镇定如恒,挺身出陈原委,声调如莺啼鸟语,娓娓动听。霞姑之智力魄力,梅伶能曲曲写出,洵有足多。
最后行婚礼一场,为全剧大结束,盖剧中最后之一幕也。兰芳装饰之美丽,态度之娴雅,更可使座客皆心旌摇摇不能自主矣。饰雪姑之路三宝,于行礼时,向座客说“谢谢诸位来宾”一语,巧合眼前光景,而尤合外国戏剧闭幕时向座客行礼之盛意,故一时喝彩声,鼓掌声,轰然雷动。
梅兰芳、姚玉芙之《邓霞姑》
三宝饰雪姑,做白并皆佳妙,前之腼腆,后之亢爽,皆能做得恰好,惜年事太老,扮相稍差,与梅伶联袂而出,殊不相称耳。
程继仙饰丁润璧,活画出一个读书种子,三更时,随雪姑夜行,踌躇惊疑,种种神态,万非平常角色,所能做到。
李寿山饰老太太,居然妙肖,此与其演《风筝误》饰丑姑娘,同一趣作矣。李敬山之郑琦,狠心恶意,刻画入微。俞振庭之强盗,只踊跃一场,然亦有精神。李寿峰、姚玉芙饰周氏父子,均佳。姚伶于行礼时,衣礼服,态度颇为温雅。
其余配搭,亦多不劣,至剧情方面,虽不免尚有疵点,大都均无关宏旨,苟能再细加推敲,自更善矣。
(《听歌想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