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逃国赏鉴
2015年12月12日,为了纪念《刘曾复说戏剧本集》的发行传世,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将举行一场特别的演出,剧目为《子胥逃国》,由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老生演员傅希如担纲主演。 在京剧学研究领域,刘曾复先生是令许多后学高山仰止的一代大家。先生自幼对京剧兴趣浓厚,饱览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王凤卿、钱金福等大师的舞台风采。入学清华后,先生对京剧艺术又有进一步认识,并在王荣山、王凤卿等名师的教导下系统学习老生艺术。刘曾复先生广览多读,博闻强识,对京剧鼎盛时期许多名伶的舞台艺术,都有精准的记忆与研究。先生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的成就不仅在老生艺术,在把子、身段、脸谱等领域均有巨大贡献。刘曾复先生的京剧学,是从系统与体系的角度进行的整体研究,有很强的科学性。 今年8月,在刘曾复先生众位学生、知交的努力下,《刘曾复说戏剧本集》一书,得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汇集了刘曾复先生百余出说戏录音的文本,及部分先生保存的全剧剧本,并附以先生的说戏录音。这是刘曾复先生京剧学研究的最重要结集成果。此次演出的《子胥逃国》,包括《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四个主要部分,主演傅希如将完全按照刘曾复先生的说戏剧本,并将最大程度继承刘曾复先生所传的经典唱法。 熟悉京剧艺术的人都知道,《子胥逃国》这出戏又叫《鼎盛春秋》或《伍子胥》,在京剧演出史上由来已久。自“前三鼎甲”中的程长庚、余三胜,到“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都曾以这一系列剧目为号召。后起的王凤卿、双阔庭、高庆奎、言菊朋等人继承了几位前贤的演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杨宝森综合汪、谭之长,成一己之特色,以《伍子胥》一剧享誉剧坛,尤以《文昭关》风靡最广。后世之演者,多循杨派唱法。而刘曾复先生所传下的《鼎盛春秋》诸折,则保留了谭余派此剧的路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此次演出安排的第一折戏《长亭会》中,见申包胥时所唱【西皮二六】就很有代表性。这段【二六】词句有26句之多,遗存了颇多皮黄初创时期的痕迹。在唱腔上,因为词句中有较多不甚规则的长句,如“可怜我的老娘也被刀割头”“也是我纫扣搭弓箭射他咽喉”“诉一诉我的含冤杀我的全家三百余口”诸句,在板眼尺寸的安排上就有独出心裁之处。这段唱腔是刘曾复先生说戏录音中很著名的一段,张伯驹、丛鸿逵诸先生也均有此剧说戏录音存世,相互参证,可知流传有绪。 《文昭关》一剧,王凤卿曾先后在蓓开、大中华两个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成为汪派演唱的最佳范本。杨宝森这折戏有多个实况及静场录音传世。刘曾复先生此剧有两个版本,一为汪派、一为谭派。此次演出,傅希如尽遵刘先生所传的谭派路数。其中“叹五更”三段,谭派不仅词句与汪派、杨派迥异,唱法、布局也别具一格,如今已罕见于舞台。第三段【二黄导板】为“鸡不鸣犬不吠月淡星稀”,“孤雁飞惊动了杜鹃鸟啼”带有鲜明的汉调风格,“大鹏展翅任空飞”“叹爹娘叹得儿咽喉哽气,咽喉哽气”“今夜晚寂寞更长偏遇着不鸣金鸡”等句,用腔在尺寸与劲头上与后来的惯例都有区别,“咽喉哽气”“不鸣金鸡”力度很足,但又非常简练不俗。 《浣纱记》的【流水】与【二六】,刘曾复先生传承的是谭派版本。【流水】有“樊城一呼人百诺,令出山摇不敢挪。力举千斤伍盟辅,各国不敢动干戈。天下的诸侯皆服我,秦邦惧怕求讲和”等词句,节奏灵活。就中“大不该秦楚临潼作媒妁”一句的词句与唱法,刘先生还曾专门请教了贯大元;“未曾开言”一段,如今流传的版本大都是【二六】到底,刘曾复先生所传,则是从“渡江河”三字开始转【流水】。《浣纱记》【二六】唱腔,无论汪、谭、孙、杨哪一派唱,在全部《鼎盛春秋》中都是很出色的一段。而各家中,杨宝森整段的力度、尺寸变化较明显,如“心难过”“压定了各国”“见阎罗”,很有丘壑;刘曾复先生所传唱法则比较平稳,通篇显得很整。 《鱼肠剑》一折中,【西皮原板】转【二六】一段,刘曾复先生所传唱法与张伯驹在《红毹纪梦诗注》里记载得极为相似,与谭富英在百代公司的唱片录音也若合符契。“王纲坠”三字起转【二六】,尺寸逐渐催快,到“化灰泥”三个字时进一步催快。整段唱层层递进,极有层次感。但转板处的尺寸都在前后两种板式之间,过渡得很圆,不使人有硬山搁檩之感。这种方法是京剧演唱中很高超的节奏变化处理,可以说是“自前代而固然”。 此次演出,傅希如为了追摹刘曾复先生所传的演法与唱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了适应个人条件与时代需求,他也将会对其中个别细节做些微调,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值得赞许。京剧的市场演出,每出戏的演法应该保持着多样性。今天的青年演员,可以排新戏、创新腔,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在发掘传统的道路上也应勇于尝试。京剧界的历代先贤,创造了那么多的艺术财富。如何能让这些传统艺术遗存重现在舞台上,并为今天的观众所接受,这是京剧从业者应去积极思考、并大胆试验的课题。《子胥逃国》的成功上演,将是对刘曾复先生最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