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校第一次公演记
日场,入场《富贵长春》已成尾声,卖座因上海喜欢哄闹热,卖足十二成。虞洽老,带同男女友朋姗姗来迟,位置也只能排到十几排。《法门寺》刘瑾因年太轻,出口无劲;贾桂读状子,有气无力;饰刘标者,好似浦东人,“起解”时唱大段“流水”,与刘公道倒还不错。赵廉为关正明,所唱腔调全学马连良;倒是顾正秋之宋巧娇,扮相极似章遏云,嗓有水音,唱几句不坏。打官司受赏后,对观众嫣然一笑,表示内心喜悦,居然头头是道。大轴《铁笼山》(自姜维探营起兵败之),王正堃之姜维,唱唢呐腔,嗓子翻得出;“起霸”锣鼓点吃得准。不过举手投足,微嫌呆板。与迷当会战时念:“老大王苦苦相逼,恕姜维无礼了”句,缺少气魄。与司马师对枪,凌乱,打八件未失手,总算难能。因四女将年皆十一二,缺少镇静功夫,与之配演,有力无处用。总之,王正堃以一童伶(现年十五岁,其父据闻系业敲大锣者),能有如斯成绩,确若后学有望。而前场迷当百余人之大操兵,载歌载舞,阵势变幻整形不乱,亦见戏校师生努力之功夫矣。
夜场《财源辐辏》,类似《大赐福》。本事为玉帝传旨,召集天下财源聚于福地之神话。《截江夺斗》,赵云为王正堃,着大靠,扎威风旗,闻为李洪春所亲授,成绩平稳。概以是剧身段复杂,说白累工,为靠把老生重头戏。李洪春、林树森皆有此戏,惜未聆。上次王玉蓉出演黄金,贴全部《孙夫人》,有《截江夺斗》折,余曾慕名往观。吴彦衡演此敷衍了事,结果大失所望。《二进宫》,周正雯之李艳妃、徐正钧之徐彦昭、关正明之杨波,三人势均力敌,调门儿皆吃工字。赵大刚语我(赵现任该校及青年会中青平剧社琴师),拉这种戏时极不容易,调门定得高,按弦抽弓,若不用力就托不好,而且不响;如果过分用力,必有断弦之虑,那还了得。笔者极同情此话。三人中以徐正钧最好,周正雯因调门太高,觉得非常吃力。不过她的一声闷帘叫头“先王啊!”不知者还道是猫叫,须加研究。关正明基于马派,对于此项戏,虽是有嗓子,可是不对工。大轴《八五花洞》,自张天师站船起降妖止,八个武大,八个潘金莲,八个骡夫,相当热闹。唱慢板分为两组,每组四人合唱,故不分孰优孰劣。大开打小把戏居然亦个别表演铁门槛、跟斗等,花头百出。以如斯之年纪而有如斯之成绩,又加创立不久,初次公演,评之为优,不能目为捧也。
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演出戏单
尾声。于作此稿前,曾晤愚翁,询已看过戏校公演否。翁答以“小人不宜唱大人戏(《法门寺》《铁笼山》《甘露寺》《截江夺斗》),大人不宜唱小人戏(《御林军》《洒金桥》《江东计》),且未出科的学生公演,上头等院子,座价卖两元,那么出了科怎么办?余记录此语,希望戏校当局,目光放得要远大,座价应力求平民化,予观众以多听、多看的机会,以资宣扬;同时,学生亦可得多练习、多露头角的机会。不然目前因上海人喜新鲜,暂时卖座不受影响,可是持久不衰不见得有把握。到底小把戏的演出不能与成年伶人相提并论,无论艺术、经验、火候俱不如也。《十日戏剧》第二卷第三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