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彬民俗地图的理论结构与技术操作
2017年3月31日,日本东京首都大学人文社会系何彬教授来到北师大,面向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的师生就“民俗地图的理论结构与技术操作”这一主题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具的演讲。 首先,何彬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民俗地图这种研究方法在当下的应用以及前景。 何彬教授在日本留学时接受导师福田亚细男先生指导,研究了日本民俗地图的起源,发展,功能及现状等。其后...
-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吕微
吕微 研究员 记者:目前,抢救、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很是普遍,据我理解,“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文化”关系密切,您能谈谈“民间文化”这门学问或学科吗? 吕微:在我国现有的学科体制中,有“民间文学”学科,有“民俗学”学科,这是两门自诞生之日起就彼此相邻且彼此相融的学科。而“民间文化”则似乎是一个能够涵盖这两者的全称,尽管在我们目前的国家体制中并没有“民间文化”这门学问的正式位置...
-
人物访谈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
-
中国记忆保留文化基因
一个民族的社会性特点主要是靠民族文化来传承的。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生活习俗、共同的精神信仰,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认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化遗产占有重要的位置。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化资料搜集整理、管理保存...
-
中国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典范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祝贺中国湖北神农架和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表示中国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典范。 正在纽约总部参加下任秘书长竞选活动的博科娃说,中国是世界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保护遗产方面为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中国的经验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分享。” 第40届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本月做出决定...
-
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主持人语:2024年1月22日,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要求》),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专业管理、规范研究生培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订培养方案、开展学位授予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从业者来说...
-
不是故事而是活下去的精神
中华创世神话诞生于蒙昧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蕴藏着祖先对自然和世界的原始认识及丰富的想象,包含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刘亚虎看来,“正如古希腊神话之于欧洲文明,创世神话也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一把“” 神话“不只是说一说的故事,乃是要活下去的实体与精神”,是“神圣故事”,是支配我们的“信仰” 解放周末:说到盘古开天、女娲补天...
-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摘 要:钟敬文先生的《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不仅提出了“民间文艺学”这一学科概念,而且致力于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框定、本体的辨析、方的择取,全面阐述了为何建设和如何建设民间文艺学这两个基本问题,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建立民间文艺学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由于该文是钟先生年轻时的作品,发表时间距现在久远,便被贴上不成熟及没有创意的标签;殊不知民间文艺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正是由这篇宏文构筑起来的...
-
万建中做守护传统文化代言人
作为民俗学研究专家,市政协委员、北师大教授万建中一直在关注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他呼吁保护四合院、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方言。他曾经在市政协全会上提交在幼儿园开设方言课的提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万建中说,1979年刚到北京时,随处可以听到北京方言,感觉特别热情亲切,这些年渐渐淡化了,让人遗憾。其实像保护方言这样的地方文化,每个人都是可以参与的,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守护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
1987年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老照片
1987年3月末,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钟老出席会议,贵州的东道主是贵州省文联的田兵先生。 时隔三十年,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参加当年中青年讨论会的一众人员,仅乌丙安先生、王全宝和我参加年会,呜呼! 三十尘土,初心难改! 三张老照片,分别是大会合影、在贵州省军分区招待所合影、在黄果树瀑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