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摘 要:钟敬文在20世纪最后20年提出的“民俗文化学”“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理论,都体现出他所拥有的文明视野,即涵括多主体文明关系和中华文明主体的视野。传统文化整体论贯穿于他的全部论述,对于传统文化研究和民俗学研究均具有批判性和方建构的意义。他提出“民俗文化学”,源自对“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歌谣动、通俗文艺研究、风俗调查等面向民间大众的文化再造潮流作出的概括...

    时间:2024-12-31
  • 刘铁梁实践民俗学的几个要点

    2019年4月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迎来了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第二十八讲,题为“实践民俗学的几个要点”。主讲人刘铁梁教授是资深民俗学家,他在思考民俗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认为学者“走在田野”,才能真正理解民众、理解生活,强调应该把当下民众日常生活当作民俗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老百姓说什么、做什么摆在中心和首位。他提出“村落劳作模式”和“日常交流模式”,为实践民俗学进入生活...

    时间:2024-12-31
  • 刘晓春 贺翊昕生态敏感性食物与地方日常生活维系深圳阳台山麓客家粄食的例子

    摘 要:深圳市阳台山麓客家人的粄食,是当地人遵循自然节律,在不同的时令和节庆期间,将自产的粮食与山岭、田地的草木等杂糅在一起制作的地方食物。这种食物体现了当地人在生境中与自然、与血缘/地缘等社会组织、与信仰敬畏对象之间相互缠绕的深刻连接,这是粄食制作、享用过程中所连接缠绕的日常结构性关系。深圳4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使得粄食逐渐脱离与地方的自然、生计的缠绕连接,从而蜕变为生态敏感性的食物...

    时间:2024-12-31
  • 刘晓春 刘梦颖民俗学如何重申民众的立场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28年3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正式刊行的《民俗》周刊意义非凡。《民俗》周刊继承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传统,在其前身《民间文艺》的基础上,扩大资料的搜集和研究范围。《民俗》周刊的刊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科逐渐成熟,开始具有自觉的学科意识。”(1)顾颉刚、容肇祖、钟敬文等人均承担过《民俗》周刊的编辑工作。直到今天...

    时间:2024-12-31
  •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摘 要:傻女婿故事作为中国民间流行和活跃的故事类型之一,对其近百年学术史进行回顾和评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故事学的学术轨迹。文章通过梳理,发现现有故事类型索引的类型归纳并不能完全反映傻女婿故事的实际流传,与当下学术发展的深层需求有所脱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承继钟敬文等老一辈学人成果、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新的理论,出版诸多成果,其大体可分为心理分析、文艺学立场...

    时间:2024-12-31
  • 刘志伟郑振满赵世瑜在田野中跑出的问题与思考

    2018年6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历史人类学小丛书沙龙,邀请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对话“我们阅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文系问答环节,三位教授就听众提问所做的部分回答,内容涉及田野调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思考。 沙龙现场 提问: 我的专业是民俗学,我的提问是关于民间传说的。民俗学进入田野可以搜集特别多的口承传说...

    时间:2024-12-31
  •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摘 要:中国节日影像志是围绕众多中国传统节日而产生的一批样态新颖的人类学纪录片。以“深描”的方式打开时间的褶皱,以戏剧观进入节日的假定时空,以记录的身体和节日的身体形成创作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回到“节日本身”,即立足节日固有的文化属性和特有的社会结构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影像志;人类学纪录片;节日纪录片;身体间性 中国节日影像志(以下简称“节日影像志”)是“中国节日志”的有机且独立的组成部分...

    时间:2024-12-31
  • 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摘 要:柳田国男晚年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海上,形成了以《海上之路》为主要作品的一系列研究。他提出“冲绳起源论”假说,强调冲绳和稻米在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晚年重视起源论,看似和他之前的主张相抵牾,但实则是一以贯之的思考结果,是给二战后日本民族认同危机开出的药方,也是对“骑马民族征服论”的反驳以及对冲绳的同情之理解。在“海上之路”研究中,“语言”“生活”“他者”是三个关键词,最终表现为对细节的重视...

    时间:2024-12-31
  • 刘天旭浅论影视与民俗文化传播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悠久历史中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对而言,影视诞生至今已逾百年,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以不同文化的民俗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后创造出万千风貌的作品。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视作品也离不开对民俗的展现,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民俗文化同影视的结合势必会对推动其自身的传播...

    时间:2024-12-31
  • 冯智明 陈容娟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空间研究

    摘要:仪式研究是人类学传统四大研究领域之一,考察仪式中的空间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面向。安龙仪式是土瑶社会中常见的重要仪式,师公企图通过仪式表演进行人神之间的沟通,将人与神、鬼之间关系以及所属空间置于秩序化状态。安龙仪式的空间设置和仪式过程都蕴含了丰富的空间象征意义,镶嵌着土瑶人独特的多层次度空间观念。 关键词:人类学 仪式 空间 土瑶 安龙仪式 象征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时间: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