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李莉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摘要: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学术准备、学术起步、稳健发展3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5个方面的特点。对中国艺术人类学20年的发展之路概括。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30年来的巨大变化,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尤其是艺术人类学...

    时间:2024-12-31
  • 户晓辉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

    摘 要:鲍辛格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贡献也许是推动当代德国民俗学转向经验文化学和日常生活研究。他通过新的“传统”概念为民俗学展现出全新的学科观念,也打开了崭新的日常生活世界。鲍辛格在许多方面是实践民俗学的学术前辈和精神同道,因为实践民俗学在一定意义上恰恰是沿着鲍辛格的方向继续思考和前进的,通过进一步区分知识启蒙和实践启蒙来表明,实践启蒙优先于知识启蒙。只有把推进民众的实践启蒙当作学科目的...

    时间:2024-12-31
  • 彭牧 沈燕方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摘 要:中日两国民俗学界一直关系密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著名神话学家松村武雄先生有多种论著被译介到国内,钟敬文先生与夫人陈秋帆也亲自参与了译介。通过考察钟先生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过程,可发现钟敬文先生在学术成型期的方抉择,以及其学术积累中西方、日本与中国传统的多重交织与融合,并由此探讨书写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时空框架的本土性文化史在当代如何可能。 关键词:松村武雄;钟敬文;方;比较研究...

    时间:2024-12-31
  • 弘扬传统文化重在核心理念

    春分刚过,大江南北春意盎然。今天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还未走远的年味儿中,在桃李吐芳的枝头,在清明将至的明媚中,中国人感受着传统文化和审美带来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面临着挑战。 就如何落实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时间:2024-12-31
  • 康豹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动态

    摘 要:从本质上讲,西方学界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具雏形,十年代后则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广泛收集资料之外,学者们也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分析结构来进一步阐释社会与宗教活动的相关性。对于宗教在社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学者们形成了如下共识:地方崇拜是权力的三角形网络中心(包括官员、精英和神职人员)中的一个主要节点...

    时间:2024-12-31
  • 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

    【编者按】 上世纪4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以文学体裁撰写《金翼》一书,描绘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变迁,是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作为林耀华的学生及《金翼》的译者,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教授庄孔韶继续研究《金翼》中的县镇,追踪金翼之家的后裔和书中的尚存者,最终汇成其学术著作《银翅》。 2018年4月26日,庄孔韶在山东大学访问,介绍《金翼》后续系列研究的成果...

    时间:2024-12-31
  • 常建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1976年“”结束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史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今已经40年。特别是1986年10月全国举行了首届中国社会史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若以此为界标,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也有30年之久。有必要总结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史,把握其特色与趋势。这里就近4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学术脉络、重要议题、成就与不足,作一概述。 一...

    时间:2024-12-31
  • 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

    “一味继承传统相声,哪怕是经典,也不能推动这门艺术前进;只有不断说新段子新相声,才能引领相声不断发展。” 相声作为一个行当,一般会追溯到清末的1870年前后。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也由此成为相声的开山人物。在相声艺术的长河中,1917年出生的侯宝林堪称其中代表。他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便以“文明相声”受到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所引领的相声改进工作,更让相声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

    时间:2024-12-31
  • 岳永逸平常老是感叹的天哪老天爷猛然耸立在了我面前

    【与农耕文明、乡土中国对自然的顺应、敬畏相匹配,以物化形态存在,并在家与庙可以让渡的空间中展演的庙会,是关系到人生仪礼、家庭伦理、道德义务、历史记忆、群体认同、交往技艺和审美认知的精神性存在。同时,因为风险、节点无处不在,个体生命机会的不均和日常生活的失衡,在后农耕文明时代,庙会依旧有着强大的惯性,抑或说惰性,因而显示出自我调适、与时俱进的能力,具有自如的伸缩性。】 庙会核心: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时间:2024-12-31
  • 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公室于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新闻发布会。经批准、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部长韩长赋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时间: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