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

    演讲人:江帆 演讲地点:吉林艺术学院“流淌的记忆”系列讲座 演讲时间:2020年8月 江帆,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辽宁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东北区域民族与文化、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近20部,学术成果多次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奖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参与中日、中日韩...

    时间:2024-12-31
  • 江帆东海女真文化的认知人类学阐释

    摘要:满族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展示了东海女真社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及大量古俗,凸显着满族原生文化的要素及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东海女真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集中表现为东海女真民众在生存实践中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要源自东海女真人对自然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与联想。对东海女真文化进行认知人类学的解读,对廓清满族原生文化的生成动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时间:2024-12-31
  •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

    刘锡诚: 1935年生于山东昌乐。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研究人员,新华社翻译、编辑、记者,《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兼党的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主编。主要社会职务:历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

    时间:2024-12-31
  •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意向方式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 吕微 研究员 院报记者:有人说民间文学-民俗学是现代学科中最年轻也将是最短命的学科,你这样认为吗?如果是,那你选择这样一门短命的学科作为自己终生的志业恐怕不是为了殉道吧? 吕微:现代的诸多学科多是因应现代性问题而产生的,民间文学-民俗学也不例外,因此,民间文学-民俗学不像西方的哲学、神学以及东方的经学那样古老。我们本学科的人一般把 1846...

    时间:2024-12-31
  • 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

    人物简介:叶涛,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现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央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学、中国民间信仰、泰山文化,是山东大学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点的主要奠基者。2008年至2020年,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4-12-31
  • 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桑德拉·多尔比是美国民俗学个体叙事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其研究拓展了美国民俗学的研究范围,确立了个人叙事研究的合法性。她的《文学民俗学与个人叙事》是美国民俗学、叙事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几乎所有研究个人叙事的学者都难以绕开这本著作。她建构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析方法促进了美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范式转型。直到今天,她的个人叙事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桑德拉·多尔比...

    时间:2024-12-31
  • 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 岩本通弥(IWAMOTO Michiya),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日本民俗学界代表性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有家族论、日常、文化遗产、都市民俗学等。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毕雪飞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研究科访学期间,受我刊委托,于2016年1月27日对岩本通弥教授进行专访,旨在加深对日本民俗学发展动态、学术前沿的了解...

    时间:2024-12-31
  •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摘要:20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教材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文学教材的初创期。自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民间文学教材基于“五四”文学,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对比中构建教材的基础理论。第二阶段是民间文学教材的成型期,从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间文学教材承续延安文艺“以人民为主体”的传统,凝聚共识的框架体系逐渐形成。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末至今,民间文学教材建设得到大发展...

    时间:2024-12-31
  • 柯尔克孜族翻译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与玛纳斯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和《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老人 史诗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它反映着史诗所记载的古老年代的生活,堪称那个族群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那个族群血脉里延续千年的精神气质。早在初中的语文课上学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为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很骄傲自己属于有史诗的族群。后来,我认识了很多格萨尔的后裔——藏族朋友,在他们的身上...

    时间:2024-12-31
  • 林海聪妙峰山庙会的视觉表达

    摘 要:美国社会学家甘博曾组织学者三次前往妙峰山进行庙会调查,借助现代技术拍摄了121张照片。相较于文人笔记、风俗画等传统民俗文献侧重于勾勒妙峰山作为“风景”的文化内涵,这批老照片作为连续性的、叠写式的“视觉集合”更加突出香会、香客以及商贩等民俗主体的仪式实践和文化互动,纪实而系统地运用视觉表达手法再现了中国庙会的宗教性、娱乐性与商业性,也反映了西方学者甘博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化凝视...

    时间: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