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京剧浮士德移步不换形

要写长微博时才发现上一篇长微博居然也是写的《浮士德》,不过那个是去年蒙特卡洛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剧,据说当年辜鸿铭先生学德语时也是先背的《浮士德》,今年看来要读一读这部长诗才行啊。 (27日)昨晚北航晨兴音乐厅上演的国家京剧院的实验京剧《浮士德》是这几年来新编戏中少有的好戏。相比《惜娇》这样从《乌龙院》中取材再加工的戏,《浮士德》或许才是今后京剧创新改革的方向。 尽管有低音提琴等西洋乐器的伴奏,扮相服饰中也添加了现代审美元素,浮士德与格蕾卿相会的戏上还带了双人舞的影子,但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表现形式,魔非出场时的翎子耍出了他那股嚣张炽盛的气势和那份将贪婪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自信,浮士德初见魔非时惊恐的抖髯,格蕾卿捡项链时带着拾玉镯的动作和神态……移步不换形,这还是一出京剧。 京剧的虚实结合、眼神动作的夸张与细腻,使得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中比话剧更合适。浮士德在格蕾卿家门前紧张与胆怯,那份连魔非都看不下去的怂样,被两个演员表现的淋漓尽致,敲门的时候两人面部夸张的申请令人忍俊不禁。当浮士德抛弃格蕾卿开始无休止的寻欢作乐时,扮相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头发散开,头顶已沾染了魔非刚出场的红色,透露着诡异与……点点滴滴,能感到演员导演和剧组人员的用心。 当然也有不足,因为导演有德方人员,念白和唱词自然和中国习惯不同,很多地方还是引用了原著的话。戏的前半段还好,后半段在浮士德与格蕾卿再见面时,会觉得格蕾卿这个人物情绪转变太跳跃,而言语间又不能穿连起她的情绪。如果观众都是中国人,恐怕念白和唱词上还是需要打磨一下。 前一段时间还和同学聊起啦京剧要不要创新的问题,同学觉得不创新京剧就快死了,我倒觉得真的是宁缺毋滥,毕竟这些年看下来新排戏、新编戏基本没怎么有像样的,不止京剧,就连白先勇先生主推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也只能是做给从来没看过戏的观众看看,但凡看过一些戏曲的,总还是忍不了沈丰英的唱功,与其这样,还是像张火丁教授这样的保守派多一些更好,不过也有像《三堂会审伽利略》这样的好戏能带来偶然的惊喜。这部《浮士德》是今年的好戏,期待将来能有后续。 其实所谓的创新戏,这些年看下来总还是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龙凤呈祥等等这些已经成为经典的戏真的没有必要再从中进行改编或添料之类的了,完全是画蛇添足,现在有很多故事可以再改编京剧,比如金庸小说中像《射雕英雄传》这样的完全可以改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剧,而我更期待看到《鹿鼎记》中由丑角来担当主演出演韦小宝这个角色。

标签: 戏曲鉴赏